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戈壁滩上的“军垦母亲” ——女兵进疆的历史往事 ‖ 罗利华 王玉柳 罗双梅

作者:罗利华、王玉柳、罗双梅 来源:炎黄春秋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1-09-09 10:33:47 浏览次数: 【字体:

戈壁滩上的“军垦母亲”

——女兵进疆的历史往事

罗利华 王玉柳 罗双梅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湖南、山东等内地省区的数万名女青年积极响应中央开发建设新疆、巩固西北边防的号召,义无反顾地西进新疆。她们和驻疆人民解放军在集体工作、生活中相互了解,增进了情感,在组织的牵线搭桥下,自由自愿地与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结为连理。成家立业之后,她们为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奉献了智慧和芳华,将大爱洒满天山南北。

1

响应号召进新疆

 新中国成立前后,湖南、山东等内地省区的数万女青年响应中央号召,奔赴偏远的新疆,承担起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 

 (一)女兵进疆的时代背景 

 新疆土地广袤,自然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产力水平长期落后。近代以来,新疆外部受俄国、英国等帝国主义的严重压榨,内部受民族分裂分子的频繁破坏,社会形势动荡不安,经济事业破败不堪,各族群众流离失所。1949年,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17.3%的新疆,人口总数只有433万,仅占我国总人口的0.8%。 

 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会议上就战争之后如何进行经济建设进行了讨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主将王震认为,新疆地大物博、人烟稀少,解放后的开发建设将大有可为,便向毛泽东主席主动请缨带领部队解放、建设新疆。他的请命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为解决新疆劳动力资源不足、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王震在解放西北、进军新疆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分子,不遗余力招揽人才。陕西武功县解放后,王震亲自到西北农学院动员师生参军入疆,他深情地说:“你们知识分子是我们国家的宝贝,我今天来就是探宝来的,就是请你们这些国宝去参加我们的队伍。……打完了仗我们就要去搞建设,到边疆办工厂、办农业、修水利、办学校、搞科学研究,这些都需要你们,愿意参加者就去报名,我们表示热烈欢迎!”之后,每解放一地,王震都动员当地青年参军去新疆。陕西、甘肃等地青年男女纷纷响应号召,仅临洮一县就有1500余名学生参军进疆。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壮大建设新疆、巩固国防的人才队伍,王震认为,不仅要从内地省区招录大量知识青年,还要让他们在新疆结婚生子,长期扎根,解决西汉以来历代西域屯垦大都“一代而终”的问题。党中央同意了王震关于动员内地青年去新疆工作的意见,号召有志青年到新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开赴新疆。进疆女兵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怀着对中华民族建设事业的高度热情,响应党中央号召,义无反顾地前往新疆的。 

 (二)女兵进疆的主要方式 

 由于进疆具体原因不尽相同、进疆时间前后有别,女兵进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1949年参军进疆,1950年至1954年应招进疆和应信、随嫁进疆等方式。 

 1.1949年参军进疆。在人民军队大力宣传下,刚解放的陕西、甘肃等西北省区的女性知识分子和大中学生积极参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临洮县女学生集体报名参军。参军女学生魏玉英说:“1949年8月,我的故乡临洮解放了,一批各校学生积极报名参军,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洪流中。其中,有女青年150多人,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这么多的女学生自愿参军,远征西域,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这些女兵和人民解放军一道挺进新疆。女兵们以惊人的毅力,主要以徒步方式行军数千公里奔赴新疆。魏玉英回忆道:“我们女孩子脚一般都小,而鞋又大,走起路来沙土直往里灌,磨得脚上大泡套小泡,新泡盖旧泡,泡连泡成片泡,女兵们戏称自己为‘炮兵’。”虽然进疆路上千难万险,但女兵们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根据上级战略部署,按时进驻到天山南北各大战略要地。 

 2.1950年至1954年应招进疆。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请求内地省区动员青年到新疆支援建设,为调节人口性别结构,王震专门请求动员一批女兵来疆。1950年,王震在给老家湖南的领导的信中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十七八岁的未婚女青年,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学生,不论家庭出身好坏,一律欢迎。经过动员招聘,一批批大中专青年女性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从三湘四水、齐鲁大地、巴山蜀水等地奔赴新疆。 

 1952年进疆的山东女兵李秀琴说:“我也没有更多的考虑,就觉得参军光荣,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光荣……我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到莱阳报名的。我想去新疆的决心特别大,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又害怕家里人反对,所以就没有告诉他们。”这些女兵进疆时虽然很少徒步行军,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行进时间漫长且充满艰辛,甚至有人在途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1年进疆的湖南女兵黄念青回忆进疆时的情景说:“我们从长沙坐火车到武汉,再坐轮船过长江,再坐火车到西安。西安下来后就开始坐军用卡车……走到六盘山,冰雪还没有怎么融化,前面一辆车翻了,砸死了一个人。……因为路不好走,从长沙到乌鲁木齐走了两个多月。” 

 3.应信、随嫁进疆等。人民解放军进疆后,王震将军非常关心大龄官兵的婚姻问题,他鼓励官兵写介绍个人情况的信回家,随信邮寄一张照片,让父母亲人帮助介绍对象,女方来疆差旅费用由公家报销。四川、甘肃等地很多女性青年就是经人介绍,前往新疆与解放军组建家庭的。由于当时寄信只要八分钱,所以有人戏称通过写信成婚的官兵娶了个“八分钱的老婆”。此外,王震还鼓励单身官兵请假回老家找对象,来回路费也由公家报销。很多内地女青年因此随嫁到新疆。

2

组织牵线,个人自愿结连理

 (一)在集体生活中增进了解 

 进疆女兵大多是知识分子或技术工人,组织根据其特长和工作需要,将她们分散到天山南北各部队,和男性官兵们一起开发建设新疆、巩固国家边防。由于长时间共同工作、集体生活,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52年进疆的山东女兵宋玉兰被分配到二十六师供给处,在工作生活中和师政治部宣教科的陆振欧接触较多,随着交流交往的深入,二人培养出了真挚的感情。宋玉兰说:“随着我们交流次数的增多,彼此的心就越来越近。记得那时政治部十天半月要放一次电影,我们吃过晚饭常去政治部看电影,一看电影我就让他给我找凳子,我们坐在一起看电影,接触时间长了,慢慢地加深了感情。” 

 1952年进疆的山东女兵丛培荣分配到四十七团二连后,除正常工作外还要对士兵进行扫盲,她的丈夫当时是连队文化教员,他们的感情也是在互帮互助中建立起来的。她说:“当时我老伴儿从巴里坤调到我们连来了,他是文化教员,他教我,我教解放兵,就是给国民党解放过来的兵扫盲,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在一块改作业,他改我的作业,我改兵的作业,和他相处长了,觉得这个人本分老实。” 

 (二)在组织牵线中结为夫妻 

 当时驻疆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从司令员王震到军师领导直至基层连队连长、指导员,都高度重视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很多进疆女兵都是在组织的大力帮助促成下,开始和另一半深入交往,并在自愿的基础上走进婚姻殿堂的。 

 1950年进疆的湖南女兵许斌回忆道:“那时我这个宣传干事忙得很,一天无忧无虑,一心想着工作,处处走在前面。我还要管理图书,我老伴当时在二十六师司令部机要科,是机要科长。他喜欢读书,经常到我们图书室去看书,我们就认识了。后来我们就熟悉了,经过组织介绍,再经组织撮合,我们两个就确定了关系。”1949年进疆的临洮女兵赵桂清也是经组织介绍而结婚的。她说:“到四师工作了一段时间,师政委漆承德到收发室笑着对我说:‘赵桂清同志,你有文化,工作积极,人也长得漂亮,我想给你介绍个对象,不知你愿不愿意?’我的脸唰地变红了,腼腆地没说一句话,他在室内走了一圈,又说:‘给你介绍的对象是十二团政委谢允中。他为人忠厚,作战勇敢,也有文化,很有能力,是四师的模范团政委。我看你们组织个家庭,还挺般配哩!’后来,谢允中来师里开会必来见我,还带些亲手用蜡烛捏的小鸟、小兔、小人等礼品给我。我最喜欢的是他用空鸡蛋壳做的不倒翁,既新颖又有趣。我感到这个人忠厚老实,心灵手巧,经过一段时间相互熟悉了解,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不久便结为夫妻了。”由于组织对男女官兵都比较了解,牵线搭桥时会对双方的年龄、性格等进行综合考虑,被介绍者相对比较般配,一般都能接受对方。当然也存在不符合女兵心意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女兵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加以拒绝。女兵魏玉英对组织给她介绍的几个对象不太满意,都拒绝了,最后嫁给了自己选择的对象。 

 经过组织介绍的对象,大都是年龄比女兵大的各级干部,相对比较稳重成熟、包容大度,懂得照顾家人和家庭。女兵谈起自己的婚姻时,普遍感到幸福美满。 

 1952年进疆的湖南女兵吴杏华回忆说:“我这一生在婚姻上还是很幸福的,老伴儿从来都没有给过我气受。我的脾气不好,我们湖南人的脾气都是这个样子,有一点儿事就着急,有个性。我老伴儿的脾气倒是真好,从来不会跟人家着急。……老伴儿一直到老,我们家从来都没有吵过架。家务活儿谁会谁就干,那个时候我不会做针线活儿,他就缝被子。我年龄小,洗被子也洗不干净,都是他来做。”1951年进疆的湖南女兵欧阳麟对自己的婚姻也比较满意:“我是幸运的,婚后几十年,老伴对我一直挺好的,也支持我的工作,我工作忙的时候,家里的活、照看孩子的活都是他干,他一句怨言也没有。我们俩的生活平淡而幸福。”赵桂清在采访中无限感慨地说:“每想起我们当年的婚恋,总是心潮澎湃,无怨无悔。” 

3

无私奉献耀天山

 女兵进疆后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优化新疆人口性别结构、推动新疆开发建设、促进新疆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至1954年数万内地省区女兵的到来,不仅直接促进了新疆人口的机械增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新疆尤其是新疆军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她们和驻疆解放军官兵结婚后,又加快了新疆人口的自然增长,为新疆人口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女兵们大都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进疆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军队大生产运动。很多女兵发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迅速成为新疆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等战线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她们的到来为新疆各地提供了大批女拖拉机手、女文化教员、女医护人员,涌现出了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金茂芳、邮票人像原型张迪源等大量英模人物,加速了新疆经济建设的步伐。 

 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女兵们进入新疆后,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和新疆各族人民广泛交往交流,将内地各省区的思想观念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到新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疆大地充分传承弘扬,从而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新疆文化的繁荣发展。 

来源:炎黄春秋编辑部(刊载于《炎黄春秋》2020年第11期)

作者:罗利华(新疆兵团党校屯垦研究所)

          王玉柳(新疆兵团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罗双梅(湖南隆回滩头镇中学)

来源: 炎黄春秋编辑部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