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论文】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四川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作者:张晓月 来源: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发布时间:2019-10-11 10:48:39 浏览次数: 【字体:

5350f3df786540cf9b469867428a84c5.jpg

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四川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张晓月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我们应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四川富强、四川美丽。坚持绿色发展,是保持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四川的好山好水保护好,要突出“建”,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家园,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突出“治”,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突出“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要突出“管”,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问责。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四川,事关四川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关键词绿色 生态 低碳 发展

一、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四川

绿色,常被喻为生命色、环保色。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古人对自然十分敬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点。古人对绿色发展的朴素看法,对今天的我们深有启发。

绿色发展也是世界潮流。早在2008年,联合国就倡导世界各国推行“绿色新政”。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也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先后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指出,“十三五”时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我们将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改革环境治理制度入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

我省资源状况需要绿色发展。我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淡水资源、森林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环境约束。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缓解我省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省环境形势需要绿色发展。我省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六指标综合指数评价,全省183个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中,省会成都就占了6个区。水污染依然严重,在我省主要河流、湖泊设置的水质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表明,有近四成水体被污染。“美丽四川”已经难以承受环境破坏之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绿色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整天生活在雾霾中,见不到蓝天白云,也是不幸福的。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使家乡四川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二、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强化总体谋划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近年来,我省在主体功能定位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但是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多年来经验告诉我们,污染无地界,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联合行动。如果违反自然规律,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迟早会报复我们。

我们应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为支撑,建设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点,以交通廊道、城市绿地为补充的生态空间格局,构筑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和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绿色本底。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推进我省一批绿化提升、生态治理、生态特色风貌重大工程。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保护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强政策配套。没有政策配套,再好的规划也难以落到实处。主体功能区建设要谱写出美丽乐章,必须健全我省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谋发展,约束不合理的空间开发行为。

完善生态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开发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通过自愿协商,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帮扶、人才支持、协作开发等措施,实施横向生态补偿。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使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回报。

三、构建可持续经济体系,推动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从少人问津到今天渐入佳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四川省大力倡导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共享单车比比皆是。新能源汽车的“华丽转身”,是我省推动产业低碳循环发展的一个亮点。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我省的低碳循环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建议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低碳循环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要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建立现代化能源体系。合理的能源结构和较高的能源效率是现代化能源体系的两个基本特征。目前,我省的能源结构还较不合理,能源利用方式粗放。我们应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主动控制碳排放。实行低碳发展,核心就是降低发展的“碳依赖”。要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强的措施,加强对高能耗行业能耗的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同时,还要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绿色出行,降低人均碳排放量。

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树立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让四川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指标。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战役。力争我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程度减少;水环境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充分发挥多污染物综合治理的协同效应和区域流域的共治效应,推动形成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效果。

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保护环境不仅要治理已有污染,更要减少甚至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最重要的是用好污染减排这一手段。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专项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不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扎实推进“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我省城乡底色。加强大气、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常态运行;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基本建成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四川省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补给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因此,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四川,是党和国家赋予四川的重大政治责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我省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展开。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和视野引领环保事业发展,用过硬的措施和手段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用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环保事业发展,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只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田更肥、湖更美,我们建设美丽四川的梦想才不再遥远,才能真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CN50-1148/D]、马云辉、《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目标》、《党课参考》、2019年、第11-12期

[CN50-1002/D]、冯嘉安、《留住乡愁》、《党员文摘》、2018年、第3期

[ISBN 978-7-5147-0588-1]、郭志民、《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

来源: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