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散文】振川兴蜀,与国共进
七十年风雨,记巴蜀大地的沧桑巨变

作者:肖心怡 来源:安岳县石羊镇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07-10 08:50:46 浏览次数: 【字体:

4ebed99942ab4d93a5986bf4783c1d92.jpeg

振川兴蜀,与国共进

——七十年风雨,记巴蜀大地的沧桑巨变

肖心怡

“巴蜀大地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的时代跨越,是共和国7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这是彭清华书记对四川七十年巨变的阐述,也是四川七十年的真实写照。它折射出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

古之巴蜀,南至贵州遵义,北达陕西汉中,地大物博;今之天府,东接重庆边境,西靠横断山区,历史悠久。古时的巴蜀乃苦寒之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曾兵马战乱,也曾祸降天灾,也曾民不聊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疑是一束光,拨开重重阴霾,照耀在巴蜀大地上。

新生的力量是无穷的。七十年,不曾斗转星移,也不曾沧海桑田,但对中国,对四川来说,却是沧桑巨变。

我曾听爷爷谈过当年的生活。那时大多数人的家是一所低矮破旧的瓦房,勉强遮风挡雨,却难以慰藉生活的凉意;如今人民皆可安居乐业,屋内温暖的灯光映照着一家人的幸福。那时粮食短缺,生计艰难,人们为了生活早出晚归,迷雾弥漫的破晓黎明,漆黑寒冷的寒冬深夜,都留下人们忙碌的脚印;如今人们丰衣足食,美好生活处处洋溢着欢乐与和谐。那时的人们在崎岖山路和泥泞小道上艰难跋涉,脚踩一片泥,心入一股寒;如今笔直宽阔的乡村公路蜿蜒直入每家每户,人们在小康之路上喜笑颜开。70年风风雨雨,70年峥嵘岁月,中国兴盛繁荣,四川焕然一新。

闻名遐迩的都江堰,矗立于肥沃辽阔的成都平原。上善若水,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滋润着这方神圣土地,孕育一方文明,更滋养了四川精神。

正当四川祥宁昌盛之际,灾难悄声降临。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顷刻间,地动山摇。摇摇欲坠的楼房,震耳欲聋的警报,呼天抢地的哭喊……无不昭示着这场灾难的可怕。汶川特大地震是劫难,亦是考验。山崩地裂间,千万民众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四川人民用血泪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

教学楼轰塌,是谁以身为盾护学生周全?人民教师张米亚用自己的双臂紧紧护住学生。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他的臂膀早已僵硬,身形弯曲却依旧稳如泰山。他是折翼的天使,温暖的羽翼下是三条鲜活的生命。

砖瓦坠落,是谁以瘦弱之躯抵挡肆虐的灾难?一位母亲跪卧于废墟中,双手撑地,两膝靠地。她的怀中躺着一名安详酣睡的婴儿,尽管自己遍体鳞伤,却一声不吭,似是怕惊了宝贝的好梦,只是深情凝望着孩子甜美的睡颜。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发现孩子身旁放着一个手机,上面是这位年轻的母亲对孩子最后的牵挂:“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所有在场人员都潸然泪下。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重重废墟下,又是谁在希望渺茫时为同伴打气?花一样的少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漫无边际的黑映照出少年们明亮的双眸。“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方向……”嘹亮的歌声从废墟下传来,振奋人心。

师生情、同志情、百姓情、亲情、友情……在这场浩劫中,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表现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四川精神,折射出中华儿女灿烂美好的人性光辉。

震后的四川,百废待兴。人们看着眼前一片废墟,不灰心,不沮丧,不放弃。各方力量齐聚四川。他们在生的喜悦中共建家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重新飘扬在汶川上空,一栋栋高楼从废墟上崛起,山川河流再次焕发生机,满目疮痍的大地重新变身为天府之国……天灾可以毁灭一切,却永远无法泯灭人心。这,就是四川;这,就是四川人;这,就是中华儿女。

70年砥砺奋进,沿着时间蜿蜒向前。循着往事回望,四川与大时代同行,向党中央看齐,笃定谋与动,迎战难与险,拼出进与变;中国与新世纪同步,登上世界舞台,谋策战与略,规划格与局,创造奇与胜。

追溯沧桑过往,铭记辉煌历史,我们共祝,四川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安岳县石羊镇初级中学)

来源: 安岳县石羊镇初级中学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