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散文】四川化工: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俞德 来源:富顺县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07-05 14:17:50 浏览次数: 【字体:

俞德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其磷、硫、盐卤、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化学工业的基础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70年的发展,2017年,四川油气化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6.9亿元、利润2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2.5%,在全省七大优势产业中居第3位;2018年,四川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居国内同行业第6位。

四川化工产业兴起于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期间,虽有初步发展,仍很薄弱。直到1949年,四川化工企业、品种、产量均为数甚少,技术落后、产业基础薄弱,仅有的化工产品集中在初级的基础化工产品。到1949年底,四川解放前夕,全省化工企业仅存17家,职工1000余人,年产值193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为四川化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四川化工发展非常关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胡耀邦等中央领导曾先后视察四川部分重点化工企业,极大地鼓舞了四川化工产业的发展。

1949年底四川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接管改造原国民政府的官办企业、发展公私合营、扶持私营企业等政策和措施大力开展经济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恢复生产的解放前夕停办的化工企业和新办的私营化工厂(社)已达200多家。与此同时,国家安排泸州化工厂建设年产1000吨滴滴涕农药装置、乐山磷肥厂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建成后不仅供应农业所需,并及时供应抗美援朝前线。经过3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省共有化工企业283户,职工6529人,全年总产值2625万元。 “一五”期间,国家对四川化工投资总计达6812万元,建设长寿化工厂、四川化工厂等重点项目,分别发展合成材料和化肥,建成后都成为四川化工的骨干企业。到1957年底,全省化工企业由1952年的283个合并调整为106个;新增产品碳酸钾、立德粉、硝铵、氯化钡等10多种,当年实现总产值9436万元,比1952年增长258%。

此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四川化工虽然受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干扰,但四川化工得益于“三线建设”,仍然获得较大的发展。

3年“大跃进”期间,四川化学工业虽因盲目冒进损失较大,但确有明显发展:“一五”时期国家安排建设的几个重点项目在此期间陆续建成省、地(市)10多个企业;化工部在成都新建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省里先后建立3个天然气化工研究所。由于新建企业的建成投产,新增主要化工产品有氯丁橡胶、硫酸铵、硝铵、钙镁磷肥、氨基树脂、苯酚等,其中钙镁磷肥的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生产,在全国尚属首创。

 1964年,中共中央下达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此期间着重发展国防化工和支农化工,新建项目规划安排43个,实际建设28个,累计投资近25亿元。其间虽受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干扰破坏, 但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增强了四川化工实力,填补了某些化工产品的空白,为国防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化工产品。特别是内迁的一大批化工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是四川化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三线建设”开始后,内迁人员增多,战略地位增强。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的要求,四川化学工业把立足点“坚持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把发展支农化工产品作为战略任务,在强化国防化工的同时,大力发展化肥、化学农药、聚氯乙树脂、炸药、拉机轮胎和力车胎等支农化工产品。继四川化工厂投产之后,泸州天然气化工厂从英国、荷兰引进年产10万吨合成氨、16万吨尿素装置于1966年10月建成投产,1972全国引进13套具有20世纪7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化肥装置,其中的两套分别建在四川化工厂和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均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配套。与此同时还兴建了一大批小肥磷肥和小氮肥企业、农药与农用薄膜项目、民爆与橡胶项目。

“三线建设”项目是以国防化工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化工产品,也带动了基本化工原料、化工机械厂、农用化工的发展。到1978年,全省化工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已由1964年的75个增至279个;1978年实现总产值16.8亿元,比1964年增长4.8倍;实现利润3.12亿元,增长7.2倍;产品品种由1964年的158种增至324种。化工科研方面,特别是天然气的利用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主要有天然气制乙炔、制氢氰酸、硝基甲烷,天然气间歇催化转化制合成氨原料气、提氦气等。这些成果,对四川天然气的化工利用推动很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四川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四川化肥产量从1980年以来一直居全国首位,到1985年,已形成有化学矿采选、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有机化工原料、染料涂料、试剂催化剂、橡胶制品、合成材料、民用爆破器材、化工机械以及化工科研、教育、设计、建筑安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四川化工已成为全国化工重要生产基地和四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长期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更显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配置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足、产业开放度不高、区位限制等等。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四川化工纳入“工业强省”战略,四川化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力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积极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化工,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四川化工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柱性作用。全省化工行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20 亿元,为“十五”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5倍;竣工投产重点项目80 项;有50 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有机氟工程技术国内领先,氟橡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

从“十二五”开始,四川化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精细化发展、循环发展和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由粗放式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协调发展的轨道。2015年,油气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318亿元,工业增加值1641亿元,利税总额331亿元,利润总额163亿元。

  进入“十三五”以来,四川化工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题,转变油气化工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制订实施了以合成氨、黄磷、磷铵、电石、铬盐、烧碱、纯碱等7个行业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技术路线,实现四川油气化工产业集约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2017年,四川传统化工所占比例由过去的60%下降到了20%,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传统化工只占10%。一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化工新材料实现销售收入占油气化工产业销售收入的23%,精细化工产值已占四川省化工产值的47%,成为四川油气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6.9亿元、利润2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2.5%。

2018年,四川油气化工规模以上企业为1078家,四川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居国内同行业第6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4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21.6%,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9.1个百分点,创7年来新高;宜宾天原、开元集团、乐山福华、云图控股等19家化工企业入围2018年全国石化企业500强。四川化工已形成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磷硫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实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四川把化工发展作为全省五大支柱产业,列入“5+1”现代产业体系、四川省打造的万亿集群之一,确立了到2020年,全省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00亿元,到202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注:1949—1990年资料源自《四川化学工业志》,以后的资料由四川化工行业协会提供。

(作者单位:富顺县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来源: 富顺县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