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震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 发布时间:2017-12-14 15:2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于江震,原名家询,又名泽南、诚信、余代生,1911 年 6月(宣统三年五月)出生于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农民家庭。早年在莲池乡高级小学和西充县立初级中学师范班读书,1927 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桐院小学教书,1928 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夏,于江震任中共阆(中)南(部)县委宣传部部长。11月,南部县升钟寺农民起义失败,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即派于江震到升钟寺地区清理恢复党组织,任中共升钟区委书记,并重组游击队,在赵家沟、向元坝等地展开活动,很快振奋了群众的革命斗志。1933 年夏,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发起进攻,向阆中、苍溪、南部等县推进。于江震根据上级党的部署,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开仓分粮,开展武装斗争,配合红军解放了阆(中)、苍(溪)、南(部)大片地区。1933 年 8月,红军解放苍溪县的三川寺、老观场等地,于江震率领游击队转战于此,接着,奉上级指示,从老观场进入赤区。于江震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苍溪县地方武装指挥长、中共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巡视员等职。1934年9月,中共川陕省委派于江震和项治平回到南部县升钟寺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准备迎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于江震率领游击队配合红军迅速解放了升钟寺地区。接着,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开始长征。1935 年5月,于江震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后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队长。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于江震随同干部大队进入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 年 11月,党中央派邹风平、廖志高、于江震等回四川重建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于江震、王子模等回到南充筹建中共川北工委。1938年2月,川北工委在南充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中共川北工委加强了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推动了川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9 年春,川北工委撤销,于江震改任中共南充中心县委书记,不久,调到中共川康特委组织部工作。1940 年 3月,中共川康特委被敌人破坏,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新成立的第二届川康特委由程子健代理书记,于江震任组织部部长。1941 年,南方局派于江震去宜宾建立中共川南特委,任特委书记,后又调他到重庆任中共川东特委组织部部长。

1942年初,于江震调到南方局组织部工作,负责联络并参与指导四川各地党的工作。1946 年 4月 22 日,于江震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5 月,南方局领导人及大部分工作人员迁往南京后,四川省委承担了南方局在川、康、滇、黔的工作。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于江震协助省委书记吴玉章等同志,加紧疏散干部。同年冬,于江震奉调回延安,去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随着解放战争转入进攻阶段,1947年12月,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批准,将四川在延安的 300 多名干部集中起来组成四川干部队,代号长江支队,于江震任政委,杨超任政治处主任,准备跟随解放军到陕南,再相机入川,配合解放军解放四川。“川干队”组成后,于 1948 年 7月到达鄂、陕、川边境新解放的郧阳、郧西地区,参加剿匪和地方工作。于江震任两郧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后,于江震又率“川干队”集中在陕南军区学习和总结工作,随即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经湖南常德,从川东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带进入四川,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工厂,建立人民政权。

建国初期,于江震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长和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

1954年西南局撤销,于江震调北京,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工业部副部长。1960 年西南局恢复时,他又被调回成都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

于江震由于长期艰苦工作,到 1960年已得了很严重的肺气肿病。“文化大革命”初病情恶化,于 1967 年 1月 28 日辞世。

(原载《四川省志·人物志》)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