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1840-1985) 发布时间:2017-02-14 10:31:00 浏览次数: 【字体:

石达开,生于 1831 年(清道光十一年),广西贵县人。客家地主出身(一说出身富裕农民)。因受土著地主排挤,于1847年 12月参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结成异姓兄弟,称天父第七子。1851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任左军主将。12 月,在永安(今蒙山)封翼王、五千岁。后参与攻克武昌,督军取九江、安庆,占南京。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奉命出巡安庆,后挥师转战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大败湘军,陷曾国藩于困境。1856 年又与秦日纲等各路太平军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同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出现严重分裂,发生了“杨韦事变”。11月,石达开被洪秀全召回天京辅政。因洪秀全对他心存疑忌,重用其兄洪仁发及洪仁达,石达开遂于1857 年 5月负气从天京出走,带走10余万(一说 20 万)太平军精锐部队独立行动,流动作战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湖北诸省。

1861年8月,石达开主力尚在广西时,其部下丞相傅、检点李率兵由贵州突入四川,先后攻占南川、黔江县城。10月中旬,傅、李率部回师湘鄂边境,迎接石达开本军入川。1862年1月 31 日,两支队伍在湖北来凤城会师,全军人数已超过10 万。石达开决定率大军攻入四川,打开一个新局面,实现他“扬天朝之旗旌,而宣太平之威德”的目标。计划入川后强渡长江北上,先攻占重庆,再克成都。

1862 年2月 17日,太平军经湖北咸丰、利川入川后,分兵三路前进。宰辅李福猷领前队,径攻石硅厅。宰辅赖裕新沿长江南岸进军,伺机强渡长江北上,因清军已在沿江布防,渡江未成。石达开率领中军、直趋川东军事重镇涪州(今涪陵),拟以此为基地,大举渡江。此时,川督骆秉章已在涪州至羊角碛以上 200里长江沿岸布防,并急调副将唐友耕、已革知府唐炯、湘军将领刘岳昭等增援涪州,以扼太平军渡江与鹤游坪的李蓝义军会合。3月底,石部太平军全部集结于涪州附近,连营数十里。4月 5 日,石达开指挥太平军攻城,用铳炮轰击,获大胜。但从次日起,连日大雨,不能进兵,遂潜挖地道,拟用火药炸城。因城内清军已做了防备,炸城未能成功。4月 10 日,唐友耕、唐炯率清军援军到达。11 日,清军出城反攻,太平军失利后退。石达开见在此暂难渡江,于是下令撤围西进,相继进入巴县、南川、江津、綦江县境,寻觅渡口,准备强渡长江,进攻重庆。但清军已将长江中的船只全部集中北岸,加以控制,太平军无法渡江。在进攻綦江县城时,太平军又作战失利,遂撤离綦江,经合江入贵州仁怀厅(今赤水)境。

1862年5月中旬,石达开部将傅廷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贵州仁怀攻入四川叙永。此时,被困于长江北岸叙州府八角寨的李永和部,修书派人前来联络,请求合兵作战,并拟于叙永等地迎接石达开。此后因战况激烈,清军严密封锁长江,双方无法再进行联系,失去了一次合兵作战强渡长江的机会。5月 29日,石达开率本军抵四川兴文县,与南溪地方起义军首领张四皇帝会合后,合兵前进。6月 12 日攻克长宁,并分兵活动于叙永、古宋、庆符、高县、珙县一带。

9月底,石部太平军集中于川黔边境,大营设在綦江东溪镇。在此,大家商定了一个分兵三路进取成都的作战计划:由宰辅赖裕新、李福猷各领一路,从贵州绕道云南,设法渡过金沙江;石达开自领本军,仍从叙府以南地区进攻。三路在沐川会合,共取成都。10月,石部主力由綦江入黔,后由黔西突入云南镇雄。11月 15 日,又由镇雄分兵五路,大举入川,攻入筠连。7 天之后,攻克叙州府属的横江镇,并在此安营扎寨,征集船只,以待水涨,从横江顺流而下,抢渡金沙江。

骆秉章得此消息,大为震惊,担心太平军一旦渡江成功,便可打破清军阻截,席卷全川。因而把四川境内所能调动的兵力都集中于横江附近,围攻太平军。面对强大敌军,石达开决心与敌决一死战。为集中全部兵力固守阵地,他下令分头活动的队伍一律撤回横江大营,并通告全军:“誓必渡此金河(金沙江)。”1863年1月 8 日,横江大战爆发。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分三路猛攻清军提督胡中和大营,双方激战 10 余日,太平军营垒屹然不动,清军伤亡惨重。正值两军酣战之时,石达开所部检点郭集益、承宣冯百年被清军收买叛变。同时,胡中和亦探得可通太平军大营的山间小道。1月30日,清军倾巢出动,直抵横江镇。胡中和则从镇后小路抄袭太平军大营,叛徒郭集益等在大营纵火做内应,全营大乱。石达开见大营已失,军心慌乱,为保存实力,下令全军撤出横江镇,退入云南境内。

1863 年4月 15 日,石达开率太平军主力由云南米粮坝(今巧家)渡过金沙江,再度入川。5月初攻克宁远府属的河西坝,并计划北上冕宁、越西,渡过大渡河,经雅州(今雅安)进袭成都。5月 14日,石达开所部3万余人,由冕宁小路直抵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是时北岸尚无清军防守,但太平军当天未渡河。入夜,狂风卷地,大雨滂沱,直到次晨暴雨仍然未停,河水陡涨,无法渡河。清军则赢得了时间进行防堵。骆秉章调动清军于 5 月16日赶到并在大渡河南北两岸设下重围。由四川布政使刘蓉带兵驻富林,负责前线指挥;提督胡中和带兵驻大渡河北岸,总兵唐友耕、雅州知府蔡步钟分扼大渡河上、下游,以阻太平军渡河北上;南字营游击王松林断其南路,土司王应元据守紫打地以西的松林河,同知周岐源和彝族土司岭承恩阻其东路,岭承恩还用巨石古木堵塞南面山路,切断了太平军的退路。

太平军此时已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只有强渡大渡河,冲破敌军包围,才能摆脱险境。5月 17 日,石达开派精锐1000人强渡,遭对岸清军炮击,加之水流湍急,渡河未能成功。5 月 21 日,石达开选择 5000 精壮之士分乘木船、竹筏,破浪横渡,岸上的太平军将士也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清军隔岸施放枪炮,太平军虽有一些伤亡,但毫不气馁,仍在波涛汹涌中奋勇向北岸前进。不意船渡及半,河水暴涨,船筏俱毁,参加强渡的太平军无一生还。

石达开见大渡河再度涨水,强渡无望,便于次日率军直扑松林河,准备渡河后沿大渡河南岸西上。但松林河也在涨水,河上原有的铁索桥又被王应元拆毁。太平军两次大规模抢渡松林河,均未成功。此时,清军向石达开营地步步逼近。

5月 29 日夜,都司庆吉、土司岭承恩攻占了太平军马鞍山营盘,存粮被抢被烧,太平军被困于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的峡谷中,陷入绝境。6月 3 日,石达开又率全军同时强渡大渡河、松林河,拼死突围。失败后转向陆地突围,先后致书王应元、岭承恩,许以重利,求其让路、缓攻,均遭拒绝。6月 9 日,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再次强渡未果。清军和土司兵乘势合围,太平军军营悉被烧毁。石达开对伤病难行与参军不久的数千战士给资遣散,嘱其各自夺路求生。他则率所剩七八千人向东突围至老鸦漩,又遭敌封锁阻击,全军断粮,进退无路。石达开妻妾5人抱幼子 2 人投河自尽,不少部属亦相率投河自杀。

此时,石达开忧心如焚,决心舍己以保全太平军将士的安全。他给唐友耕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入清营。信中说:“求荣以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安三军,义士必作。……阁下如能依书赴奏清主,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赦免诛戮??则达一人可以自刎,三军饬以全安。然达舍生果能出全吾军,捐躯稍可仰对我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不为辱。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伤。”

骆秉章原即想诱捕石达开,接信后,立即派人假意与石达开进行谈判。6月 13日,石达开带宰辅曾仕和等数人及5岁儿子石定忠到洗马姑清营谈判,结果受骗被俘。18 日,石达开被唐友耕押解去成都。次日晚,太平军将士2000余人全部被杀害。6月 25 日,石达开在成都被凌迟处死,年仅32岁。临刑前,骆秉章与成都将军崇实在督署大堂会审。石达开大义凛然,侃侃而谈,“其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辞气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之语”。受刑时,视死如归,“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亦均默默无声”。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1840-1985)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