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被尊称为“川西夫子”的清末国学大师:刘沅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09 15:12:49 浏览次数: 【字体:

  刘沅(1767—1855年),字止唐,一字讷如,亦号青阳子,双流县云栖里(今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柑梓社区)人,清代四川著名国学大师,时人称之“川西夫子”。刘沅创立槐轩学派,名震一时,他以儒学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会通禅佛,成为集古今大成的一代通儒。他精通诗书,曾多次前往成都武侯祠、望江楼、簇桥等地,留下了许多诗词墨迹。刘沅在医学上也颇有成就,是中医火神派的开派祖师。

 刘沅自幼聪敏过人,7岁能文,被称为神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刘沅考中拔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时年25岁的刘沅考中举人。然而,刘沅此后三试不第,又因家中屡遭变故,30岁后遂绝意仕途,在家奉养母亲,潜心经史研究,著书立说,并设立私塾,教育后进。

刘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刘沅移居成都南门纯化街(今已不存,原位于上南大街与中南大街交会处东侧),因宅院中有一株老槐树,故名“槐轩”。刘沅在槐轩治学讲学40余年,号为一代“塾师之雄”。他通常让学生自学,定期解答疑难,并指导学生每日晨昏静坐,养心存神,强身健体。学费不计多寡,视学生家财而定,家庭贫困者亦可免费读书。据《清史稿·刘沅传》记载,他的学生多达数千人,遍及省内外,百余人考中进士、举人,三百余人考中贡士,清末民初的蜀中国学大师刘咸炘、颜楷、钟瑞廷、刘芬等均出其门。

 刘沅一生,未曾做官。道光六年(1826年),礼部下文,选授刘沅为湖北省天门县(今湖北省天门市)知县,刘沅以丁艰守制为由推辞不往。朝廷念其孝诚,改为国子监典簿,但他不久又告假还家。

 刘沅生逢清代学术鼎盛时期,师承徐十樵、静一道人、野云老人等,治学严谨,经史功底深厚。他的学问十分富有个人特色,力图将儒学从繁琐的哲学中解放出来,恢复其本来面目,因此他在《正讹》一书中对韩愈、周敦颐、张载等理学大师的主要著作加以评论,并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著述熔儒、释、道三家于一炉,“以中庸之道折衷百家,以圣人之书权衡杂术”,主张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变为实际。

 刘沅一生著述颇丰,现存著作逾200卷,大多在他生前就已刊行。其主要著作《周易恒解》《诗经恒解》《子问》《槐轩约言》《正讹》《蒙训》等,由其子孙及门人详加整理考订为《槐轩全书》,流传后世;另有《医理大概约说》《槐轩要语》《经忏集成》《明良志略》等著作未被收录进《槐轩全书》。但由于资料散逸,难见全貌,刘沅著作一度被视为“无价孤本”。

《槐轩全书》内容(来源:成都方志)

 刘沅不仅乐道经史,潜心坟典,还精通书法,为世人称道,他的笔力苍劲圆润,超凡俊逸,风采动人。成都武侯祠、望江楼等处旧时皆有其题咏。刘沅与其兄长还曾前往簇桥镇,留下了许多吟咏簇桥风物人情的诗句,如《簇锦桥》:

何人更散浣溪花,分得余晖傍水涯。

一簇春光真是锦,千层月彩尚流霞。

芙蓉已逐秋江老,葛陌难寻古道斜。

多少兴亡成去浪,夕阳愁听乱吹笳。

 刘沅晚年致力于公益,集资兴办慈善事业,多次带头修复成都武侯祠、青羊宫、二仙庵、黄忠墓等。在培修成都武侯祠时,刘沅重新调整三国人物雕塑,裁定雕塑的相貌、供奉位置,并在祠内刻建大量碑碣。

 咸丰五年(1855年),刘沅在成都故宅逝世,享年88岁。光绪末年,经四川总督锡良启奏朝廷,清国史馆为刘沅立传。翰林院编修伍肇龄也曾为其宅院题字“清儒林刘止唐先生第”。民国时期,簇桥地区的刘沅门生为其集资建造儒林祠,常往供奉朝拜。

 刘沅一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创立槐轩学派“以儒者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其学说博大精深,浓缩传统文化精华,具有跨越古今的文化建树和人生智慧,不仅对四川国学界影响深远,更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

 1.《簇桥志》,成都市武侯区簇桥志编纂委员会编

 2.《简记清末四川国学大师刘沅》,作者李豫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