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刘峰廷 ‖ 四川新都籍数学家曾鼎禾

作者:刘峰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9-02 14:18:2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3年,《新都文史》26辑《文化遗存》栏目中,刊登了我撰写的一篇文章:《从族谱中发掘的新都名家曾咏家族》。文章在其家族主要人物介绍中,提到了今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石马村人、数学家曾鼎禾。

 由于笔者工作之余潜心族谱研究,尤其是通过编写《木兰镇志》,对木兰人物的史事资料喜欢考证。 经多种渠道搜集和调查,对新都名家曾咏家族中的曾鼎禾有关活动情况和历史资料进行整理,今写成文史资料,以飨读者。

 曾鼎禾,男,字禾生,四川省华阳县(今新都区木兰镇石马村)人,数学家。

华阳县地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由于其曾祖父曾咏及祖父曾光岷在清代相继考中进士,而得以跻身于清朝官僚的行列,曾家由此开始长期居住在北京。1910年11月23日,曾鼎禾在北京出生。其父曾彝进相继在清政府及北洋军阀政府内任高级官吏,后由政界转向商界。

优裕的家境使曾鼎禾从小便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1923年8月,曾鼎禾从北京师大附小毕业后,升入北京私立志成中学上初中。三年后,顺利进入北京师大附中上高中。1928年8月,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曾鼎禾本来报考的是物理系,但由于他的数学成绩特别突出,而被转到数学系进行培养。从此,曾鼎禾就与数学结下了终生之缘。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女学生合影(图片来源:清华校友总会)

求学期间,身为一介书生的曾鼎禾得知日本出兵山东,他满含激愤与全班同学集体宣誓:“誓死救国,抵制日货,坚持到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抗日宣传活动。京汉铁路沿线留下他奔波的身影,河北徐水的百姓聆听过他那慷慨激昂的演讲。善于思考的他一心想通过留学,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长久以来埋藏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梦想。

“九一八”事变中被俘的沈阳警察(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1932年8月,曾鼎禾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开始独立生活。当时,家道中落,出国只能依靠自己积攒路费。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私立志成中学教数学。当时每个月的薪水是100元左右,为了出国,他省吃俭用。1935年8月,他终于攒足路费到了法国。在法国,曾鼎禾以优异成绩考上巴黎大学,并获得奖学金。他在巴黎郊区租了房子,平时除了上课,查资料外,都在房中埋头苦读,几乎不参加任何交际活动。靠着这种拼搏精神,他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在法国留学期间,曾鼎禾(中)与同学们合影

 1938年4月,曾鼎禾的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获得巴黎大学数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集合论及数理哲学》,共有157页,曾在巴黎印行,获得学术界好评。此外,他的两篇副论文《论排中律》和《论超限数》入选数理哲学院讨论会交流论文,曾鼎禾在会上作学术报告。曾鼎禾在国外留学三年,两年半是在巴黎度过的,另外半年则是在德国柏林大学专门学习德语。

巴黎大学(图片来源:搜狗百科)

 1938年6月,曾鼎禾回国时,北京已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为了生计,他迫不得已四处奔波,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足迹几乎踏遍大半个中国。回国之初,他先回到老家成都。在这里,同乡把他介绍到陕西的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数学。不久,农学院里因派系之争而停课,他离开学校又回到成都。1939年9月,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老同学柯召介绍下,曾鼎禾在成都航空机械学校找到一份工作,担任了该校高级班的教官,教授《高等微积分》等课程。

柯召(1910.4.12~2002.11.8),字惠棠,浙江温岭人。柯召在数论、代数、组合论等领域有突出成就。其研究不定方程卡特兰问题的结果与方法,被称为“柯氏定理”与“柯氏方法”;与国外数学家爱尔特希及拉多合作的研究成果——组合论中有限集交集计数问题的结论,被看做里程碑式的成果,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图片来源:科学网)

 漂泊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不料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成都航空机械学校便改为完全的军事化机构,要求所有的教官集体加入国民党,曾鼎禾当然也不例外。1940年4月,他因患支气管炎而住进华西医院,他便以此为借口,由医院出据了一张肺病证明,从而解除了与这所军校的关系。不久,他又得以脱离国民党,成为无党派人士。

 1939年8月,在柯召邀请下,曾鼎禾开始在四川大学数学系执教。在四川大学,他主要讲授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连分数论。他的课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颇受学生欢迎。曾鼎禾为人朴实坦诚,在四川大学与同事们合作比较愉快。不料校内却因理学院院长的问题产生矛盾,曾鼎禾不想介入这场争执,于是放弃了这份工作,离开了自己刚刚熟悉的四川大学。

20世纪30年代国立四川大学(图片来源:四川大学网)

 1942年2月,曾鼎禾与妻子唐必威携子来到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在这里,他主要给学生讲授实变函数论、微分方程、高等几何等课程。由于当年在四川大学任教时,由柯召介绍曾鼎禾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从事科普宣传,因而颇有经验。1944年,中央大学的沈其益和涂长望得知此事后,便邀请他主编《科学世界》杂志,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曾鼎禾爽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担任了两年主编,后因病辞职。

曾鼎禾、唐必威夫妇与儿女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1949年8月,曾鼎禾与妻子唐必威和三个孩子来到天津,任教于北洋大学。远离南方的湿热气候,他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在这里他主要讲授高等微积分、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等课程。工作之余,他协助自己的老师组织读书会,在系内形成研究的风气,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作为无党派人士,他也时时关心新中国的大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1952年6月,在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刘云浦介绍下,曾鼎禾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调到南开大学工作后,他曾作为南开大学民盟负责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盟代表会议。

北洋大学校门(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1952年8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曾鼎禾服从组织安排,把家从天津大学搬到了南开园的西村12号,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在此前的教学生涯中,曾鼎禾从未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而一到南开大学数学系,便挑起了系主任的重担。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关于曾鼎禾的介绍

 在几所高校任教之后,曾鼎禾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主要讲授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他的口才非常出色,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容易理解、消化、吸收,很受学生欢迎。在他的描述下,枯燥的数字富有灵性,生硬的公式充满乐趣,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对于系里的年轻教师,他也十分关爱。每次上完课,他都精心布置习题,然后指导青年教师上习题课。课下,学生们有了问题,经常到曾鼎禾的家中去请教。而他总是耐心解答,还向好奇的学生介绍国外的情况。他家的那间大房子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读书、读报的讨论声,气氛十分热烈。在忙于教学、科研的同时,曾鼎禾教授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效果显著。1958年,数学系学生成立了东方红数学仪器设计院,制成了模拟电子计算机。

 1960年以前,曾鼎禾曾任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当时我国数学教材奇缺,高校数学系学生使用的多是没有译过来的外文数学教材,十分不便。由于曾鼎禾的外语功底非常好,掌握了法、英、德、俄四种外语,能够笔译,他便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着手翻译国外的数学教材。1954年,他发表了译著《变分法教程》。1958年,天津科协创办《红旗数学汇刊》,曾聘请曾鼎禾出任主编,该刊物持续了两年时间。1960年,曾鼎禾译出《博奕论导引》,这是我国第一本介绍博奕论的专著。  

 曾鼎禾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得数理哲学博士学位,而南开大学数学系当时未开设这门课,他便经常和系里的一些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虽然他的专业是数理哲学,在实际上研究的却是函数论。20世纪60年代初,曾鼎禾曾指导过两位研究生,他们是蔡厚生和倪士勇,研究的方向都是函数构造论。曾鼎禾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南开大学支委会主任,他十分注意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在他倡议下,南开大学每两年举行一次科学论文报告会,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活跃学术研讨气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为工作竭心尽力的曾鼎禾便被免去了一切职务,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数学研究,被迫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经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1971年11月13日,年仅61岁的曾鼎禾教授,被突发的心脏病夺去了生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峰廷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