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散文】徐海涛 ‖ 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作者:徐海涛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9-02-16 19:16:12 浏览次数: 【字体:


 1979年的春节,是我们家最高兴的一个春节。

 因为在1978年,我们家3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大姐是高66届的毕业生,1966年就该考大学的,但当年大学停止招生了;二姐是初65届的初中毕业生,连高中都没上就下乡去了;我1975年高中毕业,也下乡去了。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图片来自网络)

1978年,恢复高考,我们同时考上大学,大姐是77级的,1978年春天进入成都地质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二姐以初中学历考进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1978年秋季进校;我也是78级的,1978年秋季进入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图为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图片来自网络)

 3个年龄相差9岁的亲姊妹,同一年进入大学学习,父母亲当然非常高兴。

 1979年春节,是我们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过着这个最愉快的春节。



春节前,刚放寒假,我当晚就奔向北碚火车站,在硬座车厢坐了一个晚上的夜车,第二天早上赶回了家。

到家后,顾不得休息,就去买年货。1979年的春节,虽然很多东西还是凭票供应,但无论是在品种上、数量上,都比前几年好得多了。

那时候,过年的一个重头戏是磨汤圆粉。先到粮店买酒米,酒米还是要凭票。酒米买回来后,先用水淘干净,泡在大盆子或桶里。那时没有冰冻汤圆卖,也没有汤圆干粉卖,吃汤圆全靠自己的劳动。



磨子不是家家都有,谁家有磨子,会慷慨地借给邻居们用。大家商量好,今天我家用,明天你家用,大家轮流排队用。也有的邻居几家人出钱搭伙买磨子,搭伙出钱交磨子的维修基金,大家轮流用。

磨好的、带水的汤圆粉,用布口袋装好,吊起来,下面放个盆子接水。滤掉水分后,把汤圆粉倒在簸箕或竹筛子上慢慢晾干。这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路,稍不注意,汤圆粉会变红,有一股馊味。



 年夜饭不用说了,肯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那个时候年夜饭吃的时间很长,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春晚,电视机还是稀罕物。我家楼下有一个无线电爱好者,利用9吋的示波器,装了一个小电视机,引来了大家的围观,当时看电视只是少数人的享受。



1979年春节,我们家加入了享受电视的少数人行列。二姐夫当时在成都无缝钢管厂工作,掌管着厂里广播电视大学教室的钥匙。我们早早吃完年夜饭,全家出动,进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室。



教室里有日本原装进口的几台大彩色电视机,当时所谓的大彩电也不过是20多吋的。大,是相对于当时9吋、12吋的黑白电视机来说的。

那晚播的是一个文艺晚会,当时还不叫春晚,但非常好看。印象最深的是李光曦唱的《祝酒歌》,真是好看又好听。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那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文艺晚会。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徐海涛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