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风物】早优双绝 青山绿水好宜宾 绿茶红茶香世界

发布时间:2019-03-26 11:29:24 浏览次数: 【字体: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带。市境地貌以丘陵和低中山地为主,主要类型为山地、丘陵、平坝。四季分配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等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宜宾的茶树在全国茶区中发芽早,采期长

 宜宾的茶树在全国茶区中发芽早,采期长,其鲜叶嫩度高,芽毫披露,加上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早,嫩,快,好”的四大特色,在全国独有。宜宾种茶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宜宾早茶为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宜宾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有“中国早茶之乡”和“世界著名茶乡”美誉。产地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叙州区、屏山县、筠连县、高县、珙县、长宁县、江安县等沿金沙江、岷江、长江及支流河谷地带海拔500米以下的区域。

 2018年,全市种茶农户达到17.4万户,茶园总面积达118.7万亩,全市干茶总产量达7.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65.2亿元,茶园规模居四川全省第一,干茶产量和综合产值居全省第二,茶叶出口年年保持全省前列。

 宜宾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宜宾茶影响力不断增强。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则以“青山绿水好宜宾,绿茶红茶香世界”为主题,突出宜宾茶叶“早优双绝”的特点。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我国第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和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明确记载,宜宾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人工种植茶叶历史有3000多年;《华阳国志•巴志》还记载,世界茶叶历史上最早的贡茶,是3000多年前僰侯贡奉给周武王的“僰道贡茶”。自秦开五尺道以来,宜宾茶的醇香,循着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马帮驼铃,走进了欧亚大陆,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宜宾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所在地

 在被称为叙州的年代,因茶叶原料质量好,制茶技术高,深受肉食乳饮的少数民族欢迎,南宋蜀地著名的八大茶马互市,宜宾城和长宁就占了两个。

 叙州所辖羁摩州中,尤其是马湖蛮和石门蛮方向的少数民族多以肉类为主食,视能帮助消化的茶叶为珍品。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金沙江和岷江上游的少数民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带碱性,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茶叶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与金沙江和岷江上游少数民族之间的大宗交易商品,而且也成为官府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

 川、滇、黔结合部少数民族羁糜州产的马匹,在唐宋时称为羁糜马,其中以乌蒙马最为有名。《滇南见闻录》载:“滇中之马善走山路,其力最健,乌蒙者尤佳。体质高大,精神力量分外出色,列于凡马内,不啻鹤立鸡群。”少数民族常将乌蒙马运到叙州贩卖,而宋王朝又需大量马匹作军马,于是,“茶马互市”在宜宾城自然形成。

少数民族常将乌蒙马运到叙州贩卖

 宜宾以茶易马,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朝廷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盐等来进行交换。

茶马互市

 宋代,宜宾城内根据朝廷诏令,对茶叶进行免税限购,老百姓购买茶叶五斤以下供家食者免税。到了南宋后期,政府不再允许民间私自出境销售茶叶,因为这是朝廷用来与乌蒙地区交换军马的重要物资。叙州地方政府还规定:凡私贩茶叶者,杖一百并受刑三年,拒捕者斩;不准私自贩茶出城,茶叶一律由官府收购后以茶易马。

 宋代,少数民族同胞带到宜宾城市场上的物品主要有木材、马匹、筇竹杖等,换回的物品主要有盐、酒、茶叶和蜀布,而茶马互市是其大宗。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在叙州宜宾城设置的卖茶场按官府规定的价格全部收购茶农的茶叶,茶商必须向卖茶场买茶,不能和茶农直接交易。官、商、民一律禁止私贩,被人告发,治以重罪。卖茶场属茶马司直接领导,但叙州各级地方长官,均负有监督之责,还规定了销售定额和奖惩办法。

叙州宜宾城茶马互市市场开设时便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戎州太守高辉奏明朝延,在茶马互市的市场上征税,叫作“抽收”。由于马湖、石门等少数民族部落往往是用木船、竹筏将马匹、木材等运至岷江北岸戎州城中进行交易,戎州官府在江北岸江石处布置铁链作为拦解收税之用。

本文综合《叙州宜宾城》《宜宾特产》等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