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4-03-14 20:14:09

2022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22 19:52:47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冲击,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2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674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4.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157.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29628.4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6%、48.0%和3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36.9∶52.6调整为10.5∶37.3∶5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777元,增长2.9%。

分区域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34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川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9324.7亿元,增长3.1%;川东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8518.0亿元,增长1.6%;攀西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3301.9亿元,增长5.0%;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934.5亿元,增长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食品烟酒类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2.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5.8%。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04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3.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378.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5.6亿元,增长1.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43.8∶51.5调整为4.8∶43.9∶51.3。

年末全省民营经济主体达到804.1万户,比上年增长7.0%,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4%,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215.9万户,增长13.2%。

三、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8.9万公顷,增长2.2%;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5.9万公顷,增长6.0%;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54.2万公顷,增长4.2%。

全年粮食产量3510.5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夏粮产量增长1.7%,秋粮产量减少2.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34.1万吨,增长4.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198.7万吨,增长3.2%;茶叶产量39.3万吨,增长4.8%;园林水果产量1238.4万吨,增长7.4%。

全年生猪出栏6548.4万头,比上年增长3.7%;牛出栏306.0万头,增长4.4%;羊出栏1792.7万只,增长1.5%;家禽出栏78087.1万只,增长0.8%。猪肉产量增长3.8%,牛肉产量增长4.7%,羊肉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增长3.7%,牛奶产量增长3.6%。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0万公顷,减少0.2%;水产品产量172.1万吨,增长3.4%。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7.2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万公顷,累计1199.4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1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全年农村用电量321.9亿千瓦时,增长17.8%。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64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79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1%,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2∶6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4.5%,股份制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3%。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1%。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增长15.9%,发电量增长6.9%,天然气增长6.1%,彩色电视机增长17.0%,饲料增长13.3%,电力电缆增长11.5%,汽车增长6.5%,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增长6.4%,啤酒增长4.1%,平板玻璃增长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9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836.3亿元,增长10.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0.6亿元,下降0.8%;股份制企业4320.5亿元,增长1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08.2亿元,增长7.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0元,比上年下降0.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8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9214个,实现利润总额550.9亿元,增长9.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718.4万平方米,增长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398.7万平方米,下降3.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436.4万平方米,下降6.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7%。全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5%。

分区域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7%,川南经济区增长10.1%,川东北经济区增长7.9%,攀西经济区增长11.1%,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增长10.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2%。商品房施工面积52210.8万平方米,下降3.8%;商品房销售面积10339.5万平方米,下降24.5%;商品房竣工面积4071.9万平方米,下降7.0%。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4.6亿元,比上年下降0.1%。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82.1亿元,下降5.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21093.1亿元,增长1.5%;餐饮收入3011.5亿元,下降10.1%。全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实物商品零售额3419.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2%,比上年增长5.5%。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1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9%,通讯器材类增长1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8%,书报杂志类增长8.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6%,日用品类增长3.3%。

七、对外经济

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机构)755家;外商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增长5.2%。

截至2022年末,在川落户世界500强达到37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达到256家。已获批准在川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达23个。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73.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5.8亿美元,增长1.7%。新增境外投资企业80家,现有备案境外投资企业共782家。

全年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7879.5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额6215.2亿元,增长9.2%;进口额3861.6亿元,增长1.3%。

以美元计价,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511.7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额931.5亿美元,增长5.7%;进口额580.2亿美元,下降1.7%。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4906.5亿元,比上年下降3.9%,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8.7%;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247.4亿元,增长37.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2.2%。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05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完成旅客周转量848.1亿人公里,下降34.9%。年末高速公路建成里程9179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50万标箱。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460.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7%。其中私人汽车1288.6万辆,增长5.8%。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03.0亿元(按2020年不变价),增长7.7%;电信业务总量950.2亿元(按上年不变价),增长20.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5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623.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3.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14.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用户3566.1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8400.4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6.4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度213.8万公里。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2.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3151.1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14.7亿元,增长8.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27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3336.5亿元,增长15.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0963.3亿元,增长15.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9411.8亿元,增长9.9%。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04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46家,寿险公司48家,养老险公司5家,健康险公司5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75家,外资公司29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15.1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82.7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63.9亿元,减少3.7%。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439.9亿元,增长4.1%;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324.0亿元,减少12.5%。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77家,基金公司1家(筹建中),基金公司分公司18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07家,期货公司营业部29家。证券主资金账户数1322.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全年证券交易额25.5万亿元,比上年降低12.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万所,在校生1637.7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26.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万人。

年末共有普通小学5213所,招生88.4万人,在校生545.0万人。普通初中3353所,招生92.3万人,在校生277.5万人。普通高中809所,招生50.3万人,在校生146.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7所,招生0.4万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463所,招生41.3万人,在校生108.3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332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96.8万人次。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34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67.4万人,增长11.7%;在校生205.2万人,增长6.8%;毕业生51.0万人,增长13.0%。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5.3万人,在校生15.9万人,毕业生3.9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40.7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33.3万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年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7个。PCT专利申请718件;专利授权1355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458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8672件,商标申请289996件,商标注册230862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464件,审理结案5412件,结案率99.0%;专利新增实施项目12420项,新增产值2813.5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金额52.7亿元。

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145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9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84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174个;国家级星创天地8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8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3620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649.8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754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0个,艺术表演场所35个,公共图书馆209个,文化馆206个,美术馆62个,综合文化站408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5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9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31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333个,公布的省级传统村落104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1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17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929.4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70种,出版量97529.1万份;出版期刊354种,出版量5070.3万册;出版图书12941种,出版量41025.5万册;录像制品41种,电子出版物291种。

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74123个,其中,医院2547个(民营医院186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067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8.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1.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4.2万人,注册护士31.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9万人,注册护士1.3万人。乡镇卫生院2799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万人,注册护士3.3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4947.0万人次,其中,医院23813.0万人次(民营医院4147.9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9086.3万人次。出院1877.4万人,其中,医院1372.3万人(民营医院330.1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49.7万人。县域内住院率95.2%。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13.09/10万、4.17‰、6.67‰。

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县城)2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1.0%。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44.3亿元,共筹集公益金35.6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72个;四川省幼儿体育基地5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4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2022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9.3%,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35.4微克每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全省203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202个,占比99.5%,无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32个出川断面中有30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标准。全省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

全省统筹财政资金1.2亿元开展生态环保项目财政贴息,筹备首届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预计签约投资项目569亿元,融资项目869亿元。协调农行、农发行新增审批绿色信贷637亿元。全省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3191件,办结6345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举报件;完成5393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投资额1.6万亿元;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13.1万余家,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77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521.16万吨/年。全年组织综合性环境应急演练150余次,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5起。

全省推进4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指导6家水泥企业10条水泥生产线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纳入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252家。实施104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04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四川省全域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地下水“双源”清单16701个,建成地下水环境监测井3050口。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20个,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4%。全省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5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0.26%,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启动应急响应16次。其中,一级地震应急响应1次,三级地震应急响应2次;一级救助应急响应1次,三级救助应急响应2次,四级救助应急响应1次;三级防汛应急响应2次,四级防汛应急响应4次;三级抗旱应急响应1次,四级抗旱响应2次。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61.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6.7万公顷。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9.0亿元,因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1.8亿元,因干旱和风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6亿元。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32起,死亡828人,受伤人数29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8.3%、27.5%和52.3%,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46人,下降31.2%;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18人,下降42.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1898人,下降42.2%。

十三、人口

根据2022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53.5万人,人口出生率6.39‰;死亡人口 75.7 万人,人口死亡率9.04‰;人口自然增长率-2.65‰。年末常住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86.2万人,乡村人口348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35%,比上年末提高0.53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06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86%,比上年末提高0.42个百分点。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9元,比上年增长5.5%。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33元,比上年增加1789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25053元,增长4.7%;经营净收入4999元,增长4.2%;财产净收入3381元,增长1.8%;转移净收入9801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637元,增长2.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2%,衣着支出下降3.7%,交通通信支出下降1.8%,教育文化娱乐增长3.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2元,比上年增加1097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5844元,增长6.0%;经营净收入7045元,增长5.9%;财产净收入628元,增长7.0%;转移净收入5156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99元,增长4.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3.7%,生活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6.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0.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0%。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27.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71.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39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117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4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16.8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52.2万人,农村低保人数342.6万人,城乡特困人员44.2万人。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8508个。

十五、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2022年,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7.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55.8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3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2∶32.6∶46.2。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7.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9.9亿元,增长1.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29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增长6.7%。

注:

1.2022年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021年及以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为最终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PCT专利申请受理量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PCT专利申请受理局受理的PCT专利申请数量。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即专利合作条约,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

4.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