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关于提高年鉴品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3-14 11:3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年鉴作为地方志“传承文化基因,续接一方文脉”的重要载体之一,集“服务现实,资政存史”功能于一体,既要“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又要“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我们的年鉴能否具备这样的功能,肩负起这样的担当,关键取决于它的质量。因此,提高年鉴质量,打造精品年鉴是地方志工作者应有的追求。

                                          年鉴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年鉴仅有寥寥数种,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500余种,年鉴工作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据国家图书馆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出版各类年鉴6000余种,其中,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1700余种。相较于年鉴种类几何级的增长态势,年鉴质量的提高则相对缓慢。目前,年鉴编纂工作呈现出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领军前行,全国其他地区学习追赶的局面,编校出版质量方面也是《苏州年鉴》《广州年鉴》《广西年鉴》等走在前列。

    根据中指组办公室2015年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编纂情况统计,各级地方志系统编纂出版年鉴3530种。从2015年中版协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获奖情况看,获三等奖以上年鉴共419部,其中特等奖51部、一等奖139部、二等奖140部、三等奖89部,获奖年鉴占当年出版年鉴总量(地方志系统编纂出版)的11.9%,获一等奖以上年鉴仅占当年出版年鉴的0.54%。由此可见,高质量年鉴数量在整个公开出版年鉴中所占比例较低。甚至目前仍有个别地方做不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从纯技术层面来看,当前年鉴编纂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总体创新不够,框架设计陈旧落后。一些地方还在沿用10年前甚至更早的框架结构,导致许多新事物、新变化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记录。

    二是对年鉴定位不清,对其功能认识不足。年鉴内容偏重于展现领导调研、党政部门会议、单位宣传等内容。

    三是严重依赖部门供稿,资料来源单一,导致年鉴志书化、总结化严重,记述过于粗略,数据概括笼统。

    四是缺乏系统性的编纂思维。年鉴编纂的年度性、连续性特质体现不够,年度与年度之间的部分工作以及数据等有机衔接不够,出现上下年度互相矛盾的情况。

    五是编校不深入,浮于表面,导致语病、错别字、重字重词、掉字、错行等本应该避免的编辑、排版错误频出,严重拉低了年鉴品质。

                                          打造精品年鉴的基本要求

    年鉴作为集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年刊,编纂工作系统而复杂,涉及到框架结构、选题选材、组稿编辑、文稿校改、装帧设计等各个环节。因此,打造精品年鉴必须要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既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满足年鉴编纂的体例要求、遵循出版印刷的相关规定,还应做到:

    不断创新  勇于打破沿用多年的框架结构,根据新工作、新变化、新事物,创新设置新的框架结构,以更好体现年鉴作为“年度资料性文献”和“资政存史”的功能定位。

    定位要准  年鉴作为一方“百科全书”,应做到区域全覆盖、事业全记述。既展现发展成就,也记载工作问题。应消除部门化痕迹、防止机关化倾向。领导调研、会议活动记述要适度,工作内容记述应详细,数据要准确,表述应正确,不能有歧义。

    客观记述  年鉴编纂要讲究客观,对历史负责。直笔才能著信史,应尽量去掉“高度肯定”“切实加强”“隆重召开”“第一时间”等带有明显情感色彩或模糊不清的无用词,力求不穿靴戴帽。

    保持一致性  年鉴编纂是一个具有年度性、连续性的系统工作,相关工作和数据等是有机衔接的,不能出现前后矛盾或说法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单位名称、项目名称、会议名称、规范简称、同一名词引号位置等应保持一致。

    突出特色  书籍排版、装帧设计等要突出地方特色;同时考虑读者需求,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图表相宜,观赏性、实用性皆备。

                                       武侯区在提高年鉴质量方面的实践

    近年来,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按照“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成都文脉”的工作理念,秉承工匠精神,认真做好年鉴编纂工作,建立了包括年鉴编纂规范和人员培训等在内的质量保证体系,力求做到“全”“新”“特”“精”“便”。“全”就是内容要全,记述要实现区域全覆盖;“新”就是每年要有新内容,结构上也要不断创新;“特”就是要有武侯特色;“精”就是语言文字尽量精炼;“便”就是方便读者,便于利用。

    注重全域覆盖,统筹规划部署  年初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定下发编纂大纲和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当年编纂工作主要要求和时间节点。同时,通过主动联系、上门送书等方式,与驻区单位和相关社会团体建立良好的渠道,保证年鉴资料的区域全覆盖;注重多渠道补充收集图片和资料,依托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对区域内发生的大事要闻进行补充,有针对地安排工作人员拍摄专题图片,通过与宣传部门和摄影协会合作,向区内外摄影专家和爱好者约稿,不断丰富年鉴资料,增强资料多元化和可选择性。

    注重细节标准,完善编纂规  范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于2009年制定的《<武侯年鉴>编纂规范》至今已修订4次,每一次修订都根据国家标准和武侯实际情况的变化反复斟酌,力臻完善。该规范既对《武侯年鉴》的基本框架结构、条目设置等作了明确规定,也对数字图表、标点符号等作了详细要求,如为保持全书的一致性,要求数据统一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还将年鉴中易写错用混的词汇列举出来,以免用错,如“标志(识)”“剐(刮)蹭”“账(帐)户”“登陆—登录”“交会—交汇”等。力求从基础工作入手,保证年鉴编纂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注重集思广益,确保高效高质  严格按照计划逐步推进编纂工作,在撰稿指导、初稿催收、编辑加工、资料核补等每个环节,都对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以按进度完成,并确保编纂高质量。

    注重多措并举,狠抓撰稿质量  工作人员选聘注重文字编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工作责任心。编纂人员对供稿单位的初稿实行审读,对质量不合格的稿件,提出具体要求后退回补充或重写;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编辑人员,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办公条件,通过政务通、QQ群、微信群、电子邮箱等平台进行交流和指导。

    注重交叉审校,共同学习提高  年鉴初稿完成之后,年鉴主编审读通稿,年鉴编纂人员交叉检查和校稿,办公室全体人员分章节参与改稿;在此基础上,办公室再用23周时间组织集中讨论,研究确定所有问题的改正和细节的改进。通过交叉审校和集中讨论,办公室全体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也进一步促进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

    重点细节兼顾,力求均衡高质  一是重点检索。在讨论修改完成后,主编会安排对文稿进行一次检索排查,严把政治关和史实关,对“港澳台”“法轮功”和民族宗教问题等,进行全面检查核实,确保不出错误。稿件排版完成后,在利用黑马软件查错的基础上,主编甄别取舍,定稿付印。二是对全书的一致性作出具体要求。包括时间、名称、职务和规范简称等。如同一内容、时间要保持前后一致,简称和全称不能交替使用;对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土地面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重点核查,添加备注;对数据较多的内容采取图表形式表达。三是重视年鉴的排版、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对年鉴排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行、重复、留白超标、标题沉底等细心处理;对版式选用、色调和用纸选择等反复比较,尽可能从读者角度考虑。

    注重创新设计,突出武侯特色  《武侯年鉴》创刊至今,十分注重突出特色,每年都根据全区年度工作实际、特色重点工作调整框架设计,从总体架构上突出年度及地域特色;同时注重从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方面彰显特色。自2012年起,《武侯年鉴》开始采用全彩印刷,并以浅色系暖色调为基础设计版式,改变了之前色彩单一、特色不彰的窘境。全书以不同色彩区分不同类目,在各类目首页设计有“武侯”字样和“三国蜀汉城”牌楼水印,在类目结尾增加“小诸葛”卡通形象注释栏;封面设计采用普蓝色封底,月白色“三国蜀汉城”牌楼做封面配图,书名“武侯年鉴”四字兼以书法体和印刷体,并采用浮凸烫银风格,严肃规整而不失灵动。

                                       新形势下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的思考

    年鉴编纂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年鉴质量建设”、“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因此,在今后的年鉴编纂中,以下几方面还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正视问题,客观全面  年鉴是历史文化的记录和传承,客观记述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历程是其根本,因此在编纂时应克服报喜不报忧、刻意宣传个人等倾向,避免出现“一旦有人出事,年鉴出版受阻”的窘境。

    注重整体,易读易记  增加内文的照片及图表比重,更加注重内文照片的美感以及照片、图表与内文的融合度,内文整体的易读性和易记性。

    服务多元化,平台信息化  要增强年鉴的服务性和可读性,加快年鉴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建立年鉴数字平台,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查阅方式。

    适应形势,不断探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大众、便捷、多元、快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平台,探索年鉴“约稿—编辑—审校—出版”和“读者阅读—信息反馈”的网络互联互动机制,研究“互联网+”模式下高效的编纂手段,缩短成书周期。同时,年鉴中要关注并及时反映“互联网+”趋势下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电商物流、移动支付、物联智能等新生事物,以及由此带来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来源: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