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2-23 17:19:43

刘群英 ‖ 清廉家风 正气为官——张鹏翮清廉故事

作者:刘群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8 15:06:25 浏览次数: 【字体:

清廉家风 正气为官

——张鹏翮清廉故事

刘群英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谥号“文端”,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黑柏沟)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江南学政、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时称“遂宁相国”,与狄仁杰、包拯、海瑞等齐名的古代著名清官。雍正皇帝赞誉,卓然一代之完人。

张鹏翮像(图片来自网络)

张鹏翮几乎担任过清王朝从建立到走向鼎盛时期内政、外交的各种重要职务,是清代著名廉吏、治河专家、理学名臣。张公一生坚守清贫,节俭修身,廉洁奉公,他用淡泊名利、扶危济困的襟怀,端端正正书写了“清廉”二字,他清白传家,穷其一生营造的清廉家风,不仅惠泽子孙,而且影响当朝、垂范后世。

现今在蓬溪县黑柏沟张氏祖祠有两座,一座在上沟大樟树湾内,人称上祠堂;一座在下沟两河口,人称下祠堂。下祠堂后面安葬着张鹏翮的曾祖张惠、祖父张应礼和母亲景太夫人。在张鹏翮廉政文化展览馆里至今陈列着优廉的家风家训。

《清代蜀中第一家》

张鹏翮“终身一茧衾,食无兼味,亦无田庐”,印证着张氏家族“凡我子孙,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的家规家训。张鹏翮是清廉守正的典范,具体表现在他的为官操守、治家立业、仕吏观等行状之中。

遂宁张氏族谱(图片来自网络)

清朝初年,江南一带科考营私舞弊成风。康熙为扭转学风,特任命“清誉久著”的张鹏翮任江南学政。一些纨绔子弟得到京师权贵亲写的“荐函”,想来走后门,但慑于张鹏翮铁面无私,终“踯躅逡巡,不投而去”。根据旧规,凡上呈学政报册时,都必须交些“部科费”,即手续费,但张鹏翮“两袖清风,毫无以应,人亦绝口不索”。他离任后,江南士子怀念他的亢直、廉洁,“每言及辄郗觑流涕”。

张鹏翮任刑部尚书时,康熙帝命其前往陕西查处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钱粮案。张鹏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拒收礼金,严惩贪污。康熙帝对此很赏识,谕其曰:“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张鹏翮右者。”

从兖州知府平定冤案到江南学政肃清科考弊政,从浙江巡抚摒除一切奢华陈设到吏部尚书在家中设立关公像以拒请托,张鹏翮一路栉雨、两袖清风。

1694年,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浙时,百姓感恩戴德,拦路阻轿涕泣挽留,后绘其像于竹阁之上,要子孙后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1700年,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张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康熙倚重张鹏翮治河,称他得治河秘要,谕大学士曰:“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

江苏淮安廉政教育廉廊张鹏翮雕像(图片来自网络)

张鹏翮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历时8年,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他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10卷,《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春流不尽忠魂恨,万壑涛声涨绿波。”这座诗碑如“仗剑侍卫”般永远屹立在河南郏县苏东坡墓前,是廉洁之风在苏东坡和张鹏翮之间传承的历史见证。千百年之间,千万人之中,张鹏翮寻得精神知己,穿越时空,惺惺相惜。而在张鹏翮之后的数百年间,他的廉能气节也为世人所传扬、所奉行。他的精神和情操也一直滋润着他深爱的华夏大地。

张鹏翮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并没给子女留下资财,而是大多用于扶危济困,他把清廉从政的为官之道和乐善好施的仁德传给了子孙。张鹏翮一生把廉洁奉公与治家立业相结合,通过身教家传,营造了泽被后世的清廉家风,其中饱含的博大浑厚的教育意蕴中,既有为官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又有为官者克己爱人,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对当前领导干部律己、教子、清白做人、勤政爱民、涵养正气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张氏后裔也是人才辈出,张氏从明至清初张鹏翮入仕,到清中叶张船山中进士,这期间张氏中进士者6人,中举人者18人,成贡生者18人,为官者达80余人,既有文官,亦有武将。清代遂宁人入乡贤祠者8人,而张氏一族就占了7人之多。张家如此兴旺,绵延不绝,千年而不衰,果真是高官“门荫”的庇护吗?与其如是说,不如说是张氏家族的清廉家风庇佑着张氏后人兴旺发达。

张问陶(图片来自网络)

解读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优良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寒儒之家,世守家风”,张鹏翮节俭克己,廉洁奉公的操守潜移默化影响了他的家人和后世子孙,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优良的家风,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形成一种无言的教诲,是价值连城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所在,起着教化后昆、纽结亲情的作用。张鹏翮播下的善种,千年来不断开花结果,无意之中惠泽子孙万代。张氏家风在后人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一代又一代英才。

中国有句俗语:“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若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被家族其他成员所敬仰追慕,那么其嘉言懿行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子孙接力式的恪守祖训,其流风余韵,就会代代不绝,无论经历怎样的朝代,他们都能行的端,走得正,站得稳。张鹏翮就是家族之链上被敬仰追慕的人,他所创立的优良家风,犹如一棵枝叶如盖的繁茂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惠泽之中,其美德得到一代代的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张鹏翮坚守清贫,廉洁守正的高洁品行,不仅带出了好家风,且给当时开国清朝政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对当时清代官场起到了榜样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文端公节俭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即便是在今天,对于营造良好家风和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斗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聚焦现实一个个道德败坏的个体现象,大都可在家风上找到根源或解答。君不见不孝之子横行不法打骂爹娘;君不见“道义放两旁利字放中间”正在滋生蔓延;君不见一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者却遭受诬陷;君不见为官之人玩忽职守、作风腐败等等丑象,皆源于家风浑浊不正。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修身,何以齐家,更勿谈治国平天下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官员在家风问题上未能把握住自己,有的在蝇头小利上任由亲属胡作非为;有的在重大问题上纵容袒护亲属子女;有的甚至赤膊上阵为亲属子女索贿受贿侵占公款“开山劈路遮风挡雨”;有的贪婪成性,以致亲属子女学而跟之、步其后尘,从而招致后院起火、祸起萧墙……凡此种种,是私欲膨胀的家风,是贪婪浑浊的家风。这样的家风,不但会毁了自己,也可能毁了整个家庭;这样的家风,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这样的家风,做父亲的不像高山,做母亲的也非春水,为老不正,为长不尊。那些败坏“家风”的不堪事件,挑战了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张鹏翮拓片立轴 《千古黄陵尚有祠》(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都以张鹏翮的治家之道为榜样,营造勤俭节约、重义轻利、廉洁爱人的家庭氛围,使子孙后代在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养成克己守俭的好习惯和胸怀天下的大志向,何愁孩子不能成为一个自立自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呢?如果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学习文端公廉洁自律的官德,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摒弃铺张浪费和奢靡享乐之风,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何愁带不出好家风、好作风?若能如此,那么构建清白做人、廉洁从政、和谐友爱的社会必将指日可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倘若每个家庭都以先贤高风亮节为榜样,都学“张鹏翮家风”的清廉高洁、敦厚向善,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和谐友爱,我们的民风必然淳朴端正,也必然会以良好的家风营造出我们昂扬浩然的国风。

作者简介

刘群英,笔名刘羊,陈子昂故里人,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网、华西都市报、方志四川、《中华文学》《青年文学家》《四川诗歌》《牡丹》等报刊及网络媒体。诗词多次获全国及市县级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群英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