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实施三年 5200人“传帮带”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者:石小宏 来源:20210128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8 10:46:05 浏览次数: 【字体:

内江市一医院技术骨干在金阳县人民医院开展疑难病诊治。受访者供图

成都市二医院对口支援医生在甘孜县进行包虫病手术。受访者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小宏

1月4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1名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队员奔赴甘孜州甘孜县人民医院和炉霍县人民医院,将接过前任队员的旗帜,为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尽一份力。

在卫生医疗方面,贫困地区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2017年12月14日,省卫健委创新性实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人才队伍。3年来,已有5200多位医卫精英走上了高原,走进了村寨,填补了受援地一项项的治疗空白,为当地培养出一支支土生土长的医疗队伍。

数看

贫困县医卫之变

机构建设

●2019年,全省88个贫困县共有3.47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比2015年增加340家,其中三级机构20家,二级机构185家

●共有医院711家,比2015年增加170家

人才队伍

●2019年,贫困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19万人,较2015年增长29.02%

●执业(助理)医师5.46万人,较2015年增长17.55%

●注册护士6.29万人,较2015年增长51.33%

床位资源

●2019年,贫困县实有床位18.23万张,较2015年增长37.58%

●每千人口实有床位6.18张,较2015年增长1.61张

病床使用率

2019年,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79.60%,较2015年增长3.34个百分点

服务能力

2019年,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1.35亿人次,较2015年增长16.26%

真心帮

5200多人对口支援,再苦再难也不退缩

告别城市到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参与对口支援的5200多名队员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尤其是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对他们更是考验。

2017年,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曾容主动请缨来到色达县,强烈的高原反应给了她一个下马威,胸闷气短,头疼欲裂。可刚到色达,就赶上有病人需要手术,曾容忍着强烈不适坚持走上工作岗位,咬着牙完成了两台急症手术,一直忙到凌晨3点多。走下手术台,曾容脚下一软,险些摔倒,身体几近虚脱,最后在同事的搀扶下才回到宿舍。在以后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一直困扰着她,但她坚守一线,开展的多台手术均属于当地首例,还为当地群众开办起妇女保健讲座。

在去年全省“健康四川 大美医者”获奖者中,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曹宇榜上有名。

两年多前,曹宇只身来到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挑起妇产科大梁。布拖县是全国HIV高发地,她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耐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带领科室陆续开展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切除、LEEP 刀手术等,开创了布拖县的多个“第一”。

填空白

运用新技术创多个第一,受援地医卫水平显著提升

去年11月12日,巴塘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正式开诊,从此结束了当地不能进行血液透析的历史。以往,当地许多需要靠血液透析来缓解病情的肾病患者只能长途奔波去康定、成都,不仅花费大,不少患者还因不能及时治疗而危及生命。

扎西泽仁就是其中的一位。身患尿毒症的他,过去需要到康定进行血透,这一来一去就是几百公里。去年初,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传帮带”团队牵头,驻点巴塘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携手共建巴塘县首个血液透析室。如今,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水平的血透服务。

2020年的4月9日,越西骨科中心成立。这是对口支援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建立的骨科医联体。

过去,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没有专业的团队,只能收治一些轻微的骨科患者。德阳市二医院对口帮扶团队来到这里后,与县医院组建了独立的骨科团队,从院内选择了一批年轻医生进行培养,切身传授技术。经过8个月的运行,团队已完成手术446台,9类手术填补当地空白,包括断指再植手术。

自“传帮带”工程启动以来,运用新技术填补当地医疗空白是常事。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张震还记得,作为首批“传帮带”队员,他和队员们来到得荣县的第一年就开展了10余项新技术应用,“这些在城市只是普通手术,但在得荣县医院却意义非凡。”更让张震欣慰的是,呼吸衰竭、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塞等过去几乎无法在当地救治的疾病,如今都有了救治能力。

据统计,3年里,成都市二医院在受援地开展了88项新技术应用、成都市五医院开展90余项,德阳市二医院开展近百项……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展,都意味着可为当地群众多提供一种治疗手段。

师带徒

手把手传授经验技术助力当地医生快速成长

“师傅,我成功了。”2020年4月20日,泸定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孔繁茂医生独立完成了一台经尿道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

孔繁茂能够独立完成手术,还得感谢成都市五医院对口支援的两位泌尿专家。2018年起,成都市五医院先后派出两名泌尿外科专家来到泸定对口支援,正是他们,手把手地教孔繁茂等徒弟进行操作。

师带徒是“传帮带”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口支援的医生们通过建立师徒关系,手把手指导,使当地医生快速成长。

去年底,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的刘婷已来色达快一年,虽然还是没能适应缺氧、高寒的气候,但她内心却十分高兴。作为超声医学科医师,刘婷主要负责翁达镇卫生院超声医师的带教,包虫病及孕产妇、胎儿的筛查。

卫生院的医生杨龙、刘波、罗阳都是刘婷收下的徒弟。“没收手机,严加管理,让他们反复看阳性病例。”刘婷说,严师出高徒,为了让他们出师,“我真的是把他们当儿子一样在爱护。”刘婷笑称。就这样,刘婷所带的3个徒弟快速成长起来,能独立开展早中孕期一般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脐血流监测、胎心率监测、腹腔超声、胸腔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等一些新技术、新项目。

去年12月23日一大早,绵竹市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朱继雯就带着自己的徒弟刘小菡,精心护理一位刚转入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患者。对口帮扶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后,朱继雯通过理论知识与技术培训、集中授课与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帮助刘小菡弥补护理短板。“师傅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在危重患者的观察、护理等方面给予我们更加全面的指导。”在朱继雯的指导和帮助下,刘小菡已能独当一面。

“传帮带”工程实施3年来,受援医院人员素质、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人员职称得到优化,贫困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和危急重症的识别转诊能力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向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发展。2018-2020年,88个贫困县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计5807人,较2015-2017年增加10.48%;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计5758人,较2015-2017年增加32.98%。

来源: 20210128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