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冀祥德在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6日)

发布时间:2016-10-26 19:4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学员:

今天,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召开第二期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位名镇志文化工程的联络员、申报单位名镇志主编和编纂人员参加培训,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为名镇志编纂工作付出的辛勤努力致以亲切问候。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自2015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出版和即将出版近30部名镇志,各地申报的接近130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初步形成了全国地方志系统的重要文化品牌。作为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编纂高质量的名镇志是深入推进该工程的根本保障。这次培训班的举办,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编纂业务能力,确保编修出一系列的高质量的名镇志。下面,我就培训班提几点要求:

冀祥德讲话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地方志工作,每到一个地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地方志书。1982-1985年,习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利用地方志书的记载指挥开展抗灾工作和城市建设。1985年6月,习总书记在即将任厦门市副市长时,通过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林江汀向厦门市方志办借阅了地方志书。他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出席了1989年8月召开的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2004年10月视察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看到村民自发编修的《白沙村志》时,鼓励村民把村志继续编修下去,要求把农村的新变化写入新村志;2006年12月在温州市苍南县考察台风“桑美”灾后重建工作时,调阅了《苍南县志》,并用志书中的记载告诫地方干部要以史为鉴。他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2007年3月专门吩咐秘书致电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要求报送《上海通志》以备查阅。2014年2月,他在首都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5年7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上指出,要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2015年11月,习总书记与马英九先生在会面时指出,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民族尊严与荣誉。

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专门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地方志工作定位。2015年12月,在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召开时,他又提出“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的地方志工作者定位。

刘延东副总理作为国务院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的“一纳入、八到位”,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拓宽服务渠道,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地方志、传播地方志,让中国方志文化走出并影响世界。

从中央领导同志对地方志的关心重视,大家可以感受到地方志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王伟光组长、李培林常务副组长的关心和直接领导下,中指办2015年启动了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这是全国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进一步扩大地方志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价值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地方志成果的重要尝试。

(二)实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的重要举措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规定“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做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组织编纂工作。”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除被纳入国务院《规划纲要》外,还被财政部纳入长期财政经费保障项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规划项目。因此,作为被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最近几年乡镇村志编纂在全国地方志系统逐渐形成热潮,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乡镇村群众的文化自觉,编纂出版了大量的成果,成为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中指办实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另一目的就是通过名镇志的编纂出版,规范、引导全国乡镇志的编纂出版活动。

(三)实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全面、翔实记录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抢救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乡镇、村落、家庭变化更为深刻。城镇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最近一个时期,对于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在转变,从以前只注重乡镇城市化转变为更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人文关怀等,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镇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寄托和心理守望,承载着丰富生动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传承着中华文明血脉。现在新型城镇化日新月异,基层政区变动频繁,乡镇、村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消失,大量乡镇甚至是千年古镇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信息不断消亡,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流失严重。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再进行保护,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就会消亡殆尽。

“方志乃一方之信史。”乡镇志作为全面、权威的地情资料文献,是完整记录乡镇历史,留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用乡镇志来记住乡愁,既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责任,也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对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重要价值。同时,科学记录城镇化进程,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摸索乡镇化建设经验,提炼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反映城镇化成就,挖掘历史智慧,也是今后探索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四)实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培育爱乡、爱国情怀的重要举措。

“国有史,邑有志。”中国自古就有注重修史修志的传统。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文明代代相继、血脉相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现存古志有8000余种,占古籍的十分之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编纂的省市县三级志书累计近8000种,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23000多部,乡镇志、村志4300多部,年鉴数万部,总字数以百亿计,形成以反映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持续不断、卷帙浩繁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方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存史、资治、教化”。中国社会变迁最精彩、最生动的内容发生在基层乡镇,要完整记录,必须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志链条式的成果体系。乡镇志能够补市县志之所缺,能够通过微观的材料反映历史变迁。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故乡的山水,乡音、乡情、乡俗的记忆,乡土的气息和家乡菜的味道,总是最能触动心弦。编纂一部全面梳理乡镇历史人文,“名”“特”突出的镇志,挖掘文化特色,让老百姓亲身感受本土本乡自然的优美、历史的醇厚、人物的杰出等,对培育人民群众爱乡爱国情怀意义重大。

二、要进一步强化名镇志丛书的组织编纂

(一)在组织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作用

和省市县综合志书编纂管理模式不同,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由中指组领导倡议,由中指办发文启动,名镇志编纂委员会领导,名镇志丛书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具体落实,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从实际效果上看,由中指办直接牵头,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联动,特别是发挥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对于推进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下一阶段,省级、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条件保障,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业务指导,尤其是在编纂业务方面要主动牵头,在经费预算方面要提供保障。

(二)在志书编纂上要坚持接好地气

讲好中国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编纂名镇志,是地方志成果走向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尝试。名镇志在编纂体例、内容方面有了诸多创新,注重突出名和特,注意控制容量,通俗易懂,用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各镇的个性和特点,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镇、读者的认可。下一阶段,务必继续坚持在名镇志丛书编纂中接好地气,让大家爱看、爱读,让名镇志成为案头书和了解名镇的指南。

(三)在宣传推广上要坚持多种手段

经过不断摸索,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形成了系列内容,包括编纂中国名镇志丛书、举办全国名镇论坛、拍摄名镇宣传片和纪录片等。同时,还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宣传,大大提高了宣传效果,大大提升了地方志的社会认知度。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要打造成全国地方志系统的重要文化品牌,离不开宣传和推广,宣传得越好,社会效益才能更加突出。大家千万不能简单认为就编好一本书,而是要在编好名镇志的同时,把收集整理到的系统资料利用好,通过报纸、网络、微信等宣传好名镇,用真实的历史吸引人,让名镇志成为宣传名镇、开发名镇最重要的名片。

(四)在受众上要坚持明确定位

与以往地方志书作为“官书”,其定位是资料性文献,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同,名镇志在坚持“官书”的基础上,受众明确为普通老百姓,让名镇志走入寻常百姓家。第一批名镇志出版后,从实际效果来看,受众面不断拓展,普及性不断增强,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因此,在坚持名镇志作为资料性文献性质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篇目设置、内容记述等方面的创新,让名镇志成为可读、可鉴、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

(五)在发展目标上坚持打造品牌

地方志资源丰富,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但也面临着社会认知度较低,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特别是让社会公认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化精品。名镇志从一开始就注重品牌的打造,设计了标识、统一了封面风格和版式,在设计装帧上也精益求精,为打造名镇志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一个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了前面的经验,第二批、第三批及其以后编纂出版的名镇志,更要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为名镇志形成真正的文化品牌作出更大贡献。

三、要通过培训全面提升编纂能力

(一)要在培训中认真理解名镇志编纂的基本要求

这次培训班在课程设置上完全围绕名镇志编纂业务来设计,既有组织管理方面的要求,又有编纂规范的要求;既有案例分析,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既有理论方面的介绍,又有实际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的剖析。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名镇志是什么,名镇志跟一般乡镇志书有什么区别,怎么编好名镇志,编纂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内容丰富。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实在在地提高编纂业务能力。

(二)要严格遵守纪律和培训期间的安排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都是自愿报名,要珍惜学习机会,遵守培训班的各项安排,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参加了这次培训,就要真正成为名镇志合格的编纂者,还要涌现出一些乡镇志编纂的专家或行家里手,成为典型,做到出书、出人、出经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务组的同志一定要加强管理,对于培训期间缺席的同志要登记下来,通知本省、本市、本县的地方志工作机构。

(三)要加强交流和借鉴

培训班同时也是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大家在编纂名镇志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如果有什么意见建议,要向授课老师和会务组请教和反映。同时,也可以结合本镇的特点,比如来自历史文化名镇或者经济强镇的学员,可以跟类似镇来的学员进行业务探讨和交流,比较各自镇的优势是什么,特点有哪些,为编好自己的名镇志作充分准备。

最后,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